2018-08-30 16:2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周琳子 蒋超
8月29日,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暨“低散乱”整治推进大会在温州举行,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和“低小散”整治工作,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小微企业园是以解决小企业“低散乱”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的集成化抓手,也是解决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保护产业链和现实生产力最直接、最紧迫、最有效的重大举措。我省从小微企业园建设入手,通过高质量小微企业的集聚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从而破解小微企业“低散乱”的痼疾。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建成各类小微企业园590个,占地面积11.3万亩,入驻企业4.4万多家。其中,仅今年上半年新增的88个小微企业园,就已推动上万家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
温州作为全省率先启动小微园建设的地区,2013年以来,已实施两轮小微企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规划小微园142个,建成81个、1794万平方米,入园企业2946家、产值547亿元,走出了一条以小微园建设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会上,温州市分享打造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体的“四大法宝”经验。
小微园承载了大梦想——位于瑞安的云江机械轻工小微园
法宝一:坚持拆零化整,升级发展空间
城中厂和城中村一样,过去都是温州“半城市化”的顽疾。在“大拆大整”中,温州全市总计关停“四无”企业3.3万家,城市核心区204平方公里内倒逼退出工业企业3036家,其中有发展潜力、有保护价值的企业积极引导迁往小微园,实现企业“进园上楼”。
从容积率1.0的“城中厂”搬迁到平均容积率2.0-2.6的“垂直工厂”,目前建成的小微园相当于已为全市节约用地约1万亩,为核心城区腾出土地4337亩、消灭工业排污口3000多个,在空间上有效促进了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
法宝二:坚持集优汰劣,升级亩均水平和科技水平
温州严格落实“一产五度”和“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推出引导上云上规上机器上智能的奖励补助机制,努力确保小微园“小而不散”“小而不低”“小而不乱”。严把产业链条关,通过限产业、限门槛,确保主导产业企业占园区企业数70%以上;严把企业入园关,建立了“科技高度、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度、两化融合度、员工文化程度”五个尺度为核心指标的小微园入园企业评价体系。
瑞安市江南科技孵化小微园通过把握“一产五度”,集聚59家高成长型、科技型企业,亩均税收比全省规上工业平均税收高30%。
法宝三:坚持限价让利,升级入园能力
听取企业反馈,温州精准调整小微园政策,率全国之先推出工业厂房产权分割政策,允许企业单独办理不动产权证用于融资,帮助解决小微企业入园资金难题。
引入“标准地”改革,实行限房价、限转让、限自持、限面积、摇号分配和封地价竞贡献的“四限一摇一竞”机制,亩均供地均价从68.9万元控制到41.2万元,降幅达到40.1%,工业地产模式开发商无偿回赠厂房面积达到17.5万平方米。
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累计吸引社会资本500亿元,形成了“政府主导、工业地产、企业联建、龙头企业开发”四种开发模式。政府主导更易控制入园成本,工业地产便于复制推广,企业联建和龙头企业开发有利于实现产业链整合,均涌现出一批新型工业园示范典型。
平阳万洋小微园(资料图)
工业地产模式建设的平阳万洋小微园为全省单体最大小微园,龙头企业开发模式建设的瑞安马屿眼镜光学小微园整合了眼镜产业链上下游47家企业,成闽地区最大的眼镜产业集聚中心。
下步,温州还将在规模上加码,在上半年建成竣工186万平方米的基础上,确保全年新增小微园25个以上、竣工3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小微园产值达到700亿元。在管理再优化,严格落实配套设施与厂房同步建设、标准化物业与竣工验收同步启动,努力把小微园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产业综合体”。在质效再提升,认真落实“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确保全市小微园亩均税收达到30万元以上,力争把小微园打造成为“隐形冠军”“专精特新”、高成长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
会上,省经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玉环市、嘉兴市桐乡濮院毛衫创新园以及金华市义乌美创园等也做了交流发言。当天上午,与会嘉宾还现场考察了平阳县万洋小微园、瑞安市阁巷高新产业小微园、龙湾区空港新区小微园集群、乐清市智能电气小微园、玉环市城北太平塘小微园及密杏环东老旧工业改造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