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番茄是我们生活中常吃的蔬菜,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夏季与冬季都有种植。冬季以温棚种植为主,夏季以露地种植为主,总体相比较夏季种植面积更大。并且辣椒与番茄种植时,病虫害种类众多,比如说疫病、炭疽病、病毒病、蓟马、青虫、粉虱等等。所以要想种出高品质、高产量的作物与精细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在种植辣椒和番茄时,有些人说病虫害问题都好解决。但是除病虫害之外有一个问题最让农户头疼,每季损失的产量可达20%到30%,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病害就是脐腐病。很多农户反映,每年也花了很多钱,喷了很多叶面肥,但为什么脐腐病造成的病果还是这么多呢?
脐腐病又称为蒂腐病,是一种非病菌侵染的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落花部位。随着这几年重茬严重以及气温不断升高,脐腐病的发生程度正在逐步增大,极大的降低商品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脐腐病的发病症状在脐腐病发生初期,在落花部位呈现水渍状病斑,颜色为深灰色或暗绿色,果实顶部不凹陷。随着果实的生长,病斑逐渐扩大。番茄病部的颜色转为黑褐色或暗黑色,边界分明,顶部凹陷。辣椒病部的颜色转为灰白色或深褐色,病斑周围呈淡黄色。顶部凹陷干枯,呈“倒鹰嘴”状。辣椒和番茄果实基本停止生长,番茄开始转红,辣椒部分果实受光面变红色。在湿度较大时,病菌容易从病斑侵入,致使腐烂。
脐腐病的发生规律夏季是脐腐病的高发期,由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脐腐病的发生。多发生于幼果期,后随着果实的生长病斑逐渐显现。耐热性差或果皮较薄的品种脐腐病发病严重。脐腐病的发病部位多在向阳面,并且植株下部果实的发生率高于上部果实。且多在脐部存水处发病。
脐腐病的发生原因1.品种。脐腐病的发病程度与品种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不耐高温、果皮较薄的品种容易晒伤,脐腐病的发病几率增加。
2.植物体内水肥失调。夏季温度较高,在强光的照射下气孔关闭,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蒸腾作用强盛。果实内的水分同样会流失,并且果实顶尖生长点的水分最容易失去。并且阴天下雨或打药后,水滴容易存在脐部,温度较高时水滴温度更高形成灼伤。故发病部位多在顶部。
3.缺钙。钙元素是一种中量元素,并且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果胶酸钙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之间,对促进细胞的稳定,增强韧性,抵抗衰老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在辣椒、番茄缺钙的情况下,会加重脐腐病的发生。那么可能会有人问,自己种植辣椒、番茄时经常补充钙,为什么脐腐病还是这么多呢?
土壤中盐分胁迫降低植株对钙的吸收。目前很多土壤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板结等等。一方面会降低根系的呼吸作用,降低对水肥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盐分胁迫等原因,降低对钙肥的吸收。补充的钙肥利用率低,很难被植株吸收。目前补钙的方式有两种:叶面喷施和冲施或撒施。并且钙的种类多种多样,利用率千差万别。比如过磷酸钙、硝酸类钙肥多以冲施、撒施为主,由于钙离子的移动性差,并且与土壤中的其它负离子容易形成沉淀。再比如氨基酸钙、螯合钙、糖醇钙等等,主要以喷施为主。需要用量充足,才可能降低脐腐病的发生几率。偏施钾肥和氮肥会抑制植株对钙肥的吸收。植株在吸收矿物质时,对氮、磷、钾肥的吸收作用最强,次之是中微量元素。假如在同时补充氮、磷、钾肥和钙肥时,会降低对钙肥的吸收。
脐腐病的防治方法
选择耐热、果皮厚、花痕小的品种种植,建议到农资店进行咨询和购买。建议在夏季高温时,空气温度35℃以上进行遮阴处理,可选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土壤中增加有机质和生物菌,一方面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进行改土。可有效减轻根部病害,降低水分胁迫对脐腐病的影响。调节酸性土壤时,可以使用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硅钙肥等进行中和,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一定量的钙元素,对脐腐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建议补充钙肥以叶面喷施为主,冲施或撒施为辅。推荐使用的钙肥有鳌合钙、氨基酸钙、糖醇钙等等,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和可传导性。并在开花幼果期开始使用,七到十天使用一次,交替使用。可有效降低脐腐病的发病几率。保持一定的种植密度,建议株距30cm左右,行距在45cm左右,可有效增强通风透光。并且在高温期间不建议过分打茬,可以对下部幼果具有一定的遮阴作用。
防治脐腐病的其它建议:为番茄、辣椒补充钙肥时,建议叶面喷施,单独使用。除了要对植株叶片进行喷施之外,对幼果进行喷施效果会更好。建议喷药时间以下午6点以后为宜,会有充足的时间对钙元素进行吸收。在使用钙肥时,不能与磷酸二氢钾、磷硼肥混合使用,会产生沉淀降低效果。
在防治辣椒、番茄脐腐病的过程中,管理是否合理是决定脐腐病发病程度的最关键因素。钙肥、品种、水肥、土质、温度等等都是可控的因素,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才能把蔬菜种好。在此提醒大家:脐腐病的发生程度虽然与上述因素有关,但是脐腐病是否发生还是要看植株内部的自我调控能力。但是如果能够做到上述预防措施,我相信脐腐病的发生几率一定能够大大降低。
来源:小位说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