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温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上百家媒体点赞温州改革发展

2024/1/25 11:19:50发布44次查看
温州网讯 10月14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中央媒体在头版位置刊登温州消息,报道温州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破解发展难题,从而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探路者”。
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专栏刊发报道《温州续写民营经济新传奇》,《光明日报》头版刊发报道《温州:“两个健康”再树新标杆》,《经济日报》头版刊发报道《温州: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高》,《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刊发报道《“急先锋”如何继续引领“时代潮”——探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的精神轨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昨天下午,新华社新闻通稿已被工人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119家传统媒体采用,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广播网、中国网等400多家主流网媒也纷纷对温州改革开放40年的精神轨迹进行报道。
 人民日报:温州,续写民营经济新传奇
浙江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均耕地仅0.4亩,在资源型发展中优势不明显。然而,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始终走在全国改革创新的前列,成为创新型发展中的弄潮儿。
今年8月,温州获批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两个健康”,即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温州,正在续写民营经济的新传奇。
家庭工业星火燎原
1980年12月11日,开小杂货铺的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东工商证字第10101号”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同年,温州在松台街道正式发放1844份个体户营业执照。这批领证者,成为中国第一代个体户。
这是温州传奇的开端。缺少优势条件的温州人,大胆创新,不断探索,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在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上,创下一个个“第一”:
1982年,个体工商企业超过10万户,约占全国总数的一成,30万经销员奔波全国;
1983年,创办全国最早的农村专业市场——永嘉桥头纽扣市场;
1984年,集资兴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农民城;
1991年,苍南农民王均瑶兄弟“异想天开”,承包开通长沙至温州的全国第一条私营包机航线;
……
从农村家庭工业起步的“温州模式”,曾经耳熟能详。一台机器,两三个人,家家户户办工厂,家庭工业如星火燎原。1985年4月,温州家庭工业达13.3万个,从业人员33万多人。1987年11月7日,温州市政府颁发全国第一个关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地方行政性规定,着力引导家庭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到1993年,温州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到高潮,企业数达36845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54.2%。
从家庭工业起步,温州形成多个产业集群,也形成了竞争优势。鞋革、服装、低压电器、眼镜、打火机……到2005年,温州工业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29个,工业总产值达3178亿元,形成“中国鞋都”“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中国五金洁具之都”等数十个“国字号”工业生产基地。
凭着“温州模式”,温州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从1978年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2倍;人均gdp增长248倍;财政收入增长575倍……客观条件不占优的温州,正是汲取了改革赋予的力量,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
现在,温州民营企业数量占总量的99.5%,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超过80%。全市在册市场主体90.2万户,其中企业22.3万户,相当于每10个温州人中就有一个经商办企业。
“没有改革,就没有温州。温州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一切的前提,归功于改革背景,归功于拼搏不息的温州精神。”市委书记陈伟俊说。
以“亩均”论英雄
1987年,杭州武林门广场火烧温州鞋,给温州人当头一棒。痛定思痛,温州自上而下兴起“质量立市”,抓质量、创名牌,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
如今,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的粗放发展早已不见踪影,温州已建成82家小微企业园,接纳3000多家急需拓展空间的企业。在平阳县万洋小微园,入园企业3年内必须达到每亩产值260万元、每亩税收20万元以上,高成长型企业、科技型企业、“机器换人”重点企业等7类企业轻松入园,低小散企业不转型,没有生存余地。“搬进这里不容易,必须是无污染、高成长企业。”乾友科技有限公司刚搬进柳市镇苏吕小微园,总经理朱建佑自信地说,有了场地,他有信心保持年均30%的成长。
温州市柳市镇是著名的“中国电器之都”,低压电器是其支柱产业。“电气行业的景气,是温州制造的缩影。”浙江省电气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忠平说,发展之初,没有铜铁塑料原料、没有技术,柳市镇硬是靠10万外出大军找回原料,找到老工人,做出了电线,冒出了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等产值百亿级的大企业。现在,还有大量生机勃勃的新一代企业不断涌现。“在柳市镇,产值过亿的企业还算太小,不瞄准高精尖,拿不到标准厂房!”黄忠平说。
温州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倒逼企业升级。a级企业供地、用能优先保障并且优惠,考核结果差的企业不但供地可能被收回,用能成本也高出一截。“去年全市关停了5万多家小散企业,整治十几万家,推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温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毛必土说。
眼前这个小小的断路器不简单,能在没有无线网络的情况下,用声音、手机操作,自动控制所有电源。这款“微断云控”智能断路器,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数倍,仍然订单不断。浙江思创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建业说:“我们投入了近千万研发费用,就为了早日拿到a级,拿到市里的优惠政策。”
温州引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争当各自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浙江公布的2017年260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名单中,温州市占52家,居全省第一。今年温州申报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10家,累计5624家,同比增速又居浙江第一。温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
“温州制造”创新不断。顾客在电脑上点击喜欢的服装样式,选好颜色、面料,3d模拟试衣系统很快自动生成预览,顾客满意后点击确定,订单自动发送到生产车间,7天后一套订制西服就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订制服务,报喜鸟集团的云翼智能制造中心已经实现。
今天的温州,依然是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试验田。市政府提出:“企业围墙之内少干预,政府没事不上门打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仅在今年,全市就排出2212个企业难题,由营商专员化解。
“义行天下”谱新篇
若问温州企业家,温州人最大特点是什么?他们会自豪地说:义行天下!改革开放40年,“义行天下”在温州演化成为诚信战略。不管是当年的“烧鞋”风波,还是2011年的金融风波,温州最终都靠信用走出危机。“温州人能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总结经验教训后再出发。”温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诚信的温州精神,内化成了温州文化的一部分。温州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信用作为城市战略,在全国第一个设立地方诚信日。2006年建立的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已实现市域范围内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户籍人口5类主体信用档案全覆盖。今年6月10日,全国首批30个守信激励创新城市出台,温州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信用建设经验。
如今,温州已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信易贷’项目已为1.5万名守信主体提供融资服务,总金额达10.5亿元。失信主体在行政审批、招标投标上举步维艰。”市金融办副主任余谦介绍。
40年,温州屡经曲折与艰辛,但奋斗与拼搏的勇气从未衰减,以不断深化改革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从而使温州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探路者”。
近年来,敏锐的温州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又作为先行军,以大项目带动国际产能合作。目前共有38万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牵头建立4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温州民营经济在“一带一路”沿线开枝散叶。
光明日报:温州——“两个健康”再树新标杆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温州以“先行者”的姿态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形成备受瞩目的“温州模式”。站上新的历史节点,温州呈现新的生机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带一路”沿线开枝散叶,良好金融生态回归,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继续争先。
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日前批准同意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发展先行区,温州再担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
曾经创造风向标式辉煌的温州,曾经备受赞誉追捧的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路径,该如何实现创新发展?立足全国首片“两个健康”试验田,温州定下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的创业创新营商环境,塑造引领新时代潮流的企业家精神,树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从“先行者”到“探路者”,温州自信满满。40年来,温州先后承担了30项国家级和28个省级改革试点,其中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资源要素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2017年“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评估满意度位居浙江省第一。
近年来,温州开展了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浙江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一系列改革,逐渐形成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优势、市场取向改革先发探索优势、企业家群体和协会商会组织优势、民营经济占经济主要组成部分的优势。
如今,民营企业作为温州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总量占到99.5%。大大小小的企业主体有22.3万,924万常住人口,每41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
摘自2018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温州,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高
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改革开放前,这里是一个交通闭塞、位置偏远的海港小城。因为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三分之二的人处在贫困线以下。依靠改革开放,温州人先闯先试,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路子,“温州模式”享誉海内外。
今年6月,中国社科院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报告,对2017年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温州入选40个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城市。
温州是民营经济发源地,也是百姓创业最活跃的地区。改革开放初期,“生在里弄里,长在民宅中”的小店小厂遍布温州城乡。
如今,温州民众创业的活力仍在迸发,2017年底,全市在册市场主体90.2万户,其中企业22.3万户,民营占比达99.5%。民营经济占工业产值的95%以上,占财政收入的70%以上。全民经商、全民创业、全民富裕成为温州民营经济的特色。目前,温州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还有68.89万人分布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温州有38万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温州民企投资办厂、资源开发、收购兼并、融资上市及设立境外工业园等多种形式并举,已牵头建立3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总建设面积近10平方公里,入驻中国企业228家,涉及行业纺织服装、制鞋制革、建材五金等,年产值约22亿美元,带动出口近8.8亿美元。
从“低小散”到质量立市,先后经历打假治劣、名牌兴业、信用温州、品牌强市,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波澜起伏,从“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度过一轮一轮危机,至今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40年来,温州先后承担了30项国家级和28个省级改革试点,其中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资源要素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摘自2018年10月14日《经济日报》
新华社:
“急先锋”如何继续引领“时代潮”
探寻温州改革开放40年的精神轨迹
40年前,改革春风乍暖之时,温州勇于冲破思想禁锢,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第一个专业市场、第一座农民城……“温州模式”由此成为令人振奋的活力样本。
经济学家马津龙认为,敢为人先的温州商人对中国改革时代的启蒙意义和象征意义,远大于温州本身所产生的经济价值。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卖牛奶卖出10多亿杯,让422头澳洲奶牛坐飞机“空降”温州……朱立科的一鸣公司在“一杯奶”里发掘出无限商机;郑秀康带领康奈集团数十年只做“一双鞋”,稳扎稳打、精益求精,生动诠释了温州人的“工匠精神”。
放眼全球,把握大势。温州有66.8万人在国外,其中38万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敏锐的温州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布局海外市场,甚至影响带动了很多境外企业家群体的成长。
改革精神,驰而不息。近年温州再次成为改革焦点,与金融有关。2012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精准破解金融风险症结,温州首创“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提供信息登记咨询、融资...
温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